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两学一做 >> 正文

党的理论教育学什么

2016年06月29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党的理论教育学什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突出强调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其中,党的理论教育学什么?包涵哪些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最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作为重要课程,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笔者以为,党的理论教育,至少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多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述。

       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时,就多次强调要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要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经典著作,了解唯物主义的发展、成长历程,领悟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学习哲学原著,正确认识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理解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学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矛盾分析法,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群众史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学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学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要下功夫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导言》、《资本论》等经典著述,学商品、劳动、价值、货币、分配、生产、消费、流通等方面的理论,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地回答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必须学习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理论。多读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之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研读《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著作。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正确辨析各类社会主义,理性看待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潮与低谷,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性、科学性。

(二)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主题,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文明背景下的后发中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课题。这一历史性课题贯穿了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之路。

        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可以提炼为一二三四五的理论要点。条红线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个目标,指的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个自信指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个全面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个发展理念指的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一二三四五的理论新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稳步前行,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行动指南。

(三)学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新特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环顾全球,时代已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正向复杂、多元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亦或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考察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判断国际新格局,以开放、包容、稳定的心态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学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新理论,认识资本、资本主义批判的复杂性。如全球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自我调适,基督教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矛盾冲突;对国际大事件正确分析和判断,如对叙利亚、埃及等西亚北非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历史进程、国际现状和逻辑实质的剖析;对西方国家提出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如对普世价值宪政等观点的国际背景、具体涵义、思想实质进行严谨分析。

       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中国已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也正在摸索之中,有一点经验确凿无疑,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走出符合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学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从人类历史长河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坚定中国信心和信念

       优秀文化和文明思考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要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成果,理解世界各类文明孕育现代化进程和方式的差异性,为正确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广袤的思想土壤。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他明确提及书名或引用过其中内容的著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苦难辉煌》《单向度的人》《取经》等。因而多读古今中外文明文化史,用历史视野和国际视角,理解世界现代化多样化的发展逻辑。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要学会构建中国文化的新话语体系,学会国际发声,争取平等话语权,不被西方牵着鼻子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信心和信念!

 

 

联系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邮编:530001
版权所有 © 2020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