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院新闻 >> 正文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践团:AI新知青访万尾,智护京韵助振兴

2025年08月29日 浏览量: 来源: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作者: 图/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践团 文/王婧怡 兰媛

2025年8月24日至28日,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AI新知青-智护京韵-AI赋能边疆少数民族乡村振兴计划行动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重要纽带,深入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开展调研工作。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边疆少数民族乡村的真实发展状况,为后续精准推进乡村振兴助力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秉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理念,首先走进村民家中,重点走访了多户老年家庭。从访谈中得知,万尾村老人整体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社会医疗保障政策已全面落实,子女就业情况稳定,生活无显著后顾之忧。面对实践团的到访,老人们始终保持亲切热情的态度,不仅细致回应各类提问,更对成员们的调研行动表达了热烈欢迎。

随后,实践团与当地青少年展开交流。据反馈,万尾村本地小学硬件设施与教学配套建设较为完善,基本能满足日常学习需求,但初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仍存在一定欠缺,在师资力量、课程丰富度等方面有待提升。同时,孩子们提到,家中父母多以海洋产业为生,依托渔业、水产养殖等工作获得收入,家庭年收入整体保持稳定,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最后,实践团与万尾村村主任进行了深度座谈。村主任详细介绍了村庄的核心情况:万尾村现有居民6000余人,划分为万东、万西、万尾三个片区,以京族人口为主体;产业发展以渔业、水产养殖业为基础,同步拓展滨海旅游业与民宿产业,且在现代科技赋能下,已成功从传统水产养殖模式转型为科技化养殖模式,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此外,村主任还强调,京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像京族传统节日“哈节”,至今仍能呈现出盛大热闹的节庆景象,文化传承成效显著。但同时,村庄发展也面临现实瓶颈——旅游业开发存在经费短缺、力度不足的问题,民宿产业尚未形成标准化、科学化的运营体系,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万尾村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座谈,让实践团对万尾村的发展现状、优势特色与现存难题形成了全面且深入的认知。

此次万尾村调研之行,不仅是实践团践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宗旨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力量深入边疆少数民族乡村、探寻振兴路径的重要一步。通过与老人、青少年及村干部的深度交流,实践团既看到了万尾村在民生保障、产业转型与文化传承上的显著成效——医疗覆盖暖民心、科技兴渔促增收、京族文化焕生机,也清晰把握了村庄在教育资源、旅游开发、民宿运营上的短板。未来,实践团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充分发挥“AI新知青”的技术优势与专业特色,将万尾村的实际需求与AI技术深度融合,探索破解发展难题的具体路径,为赋能京族乡村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创新与民生福祉提升注入高校智慧,助力这座边疆少数民族村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智护京韵”的愿景转化为边疆繁荣发展的生动现实。

联系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邮编:530001
版权所有 © 2020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